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過去五年數字經濟不斷壯大,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7%以上,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。報告強調2023年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標志著我國數字經濟邁入全面總動員階段。本文梳理各省政府工作報告,基于文本分析,洞察2023年數字經濟發展的四大重點方向。
數字經濟發展四大重點方向
2023年,各省工作規劃錨定五年、謀準三年、扎實干好每一年,部署新階段數字經濟發展任務。從高頻詞匯來看,制造業(290)、基礎設施 (270) 、網絡(166)、產業集群(158)、新興產業(100)、高新技術(96)、5G(60)、大數據(58)、工業互聯網(55)。新型信息基礎設施、數字技術、智能制造、產業集群,將成為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
圖1 2023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詞云圖
1. 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堅實支撐:推進雙千兆網絡部署和覆蓋,優化數據中心統籌布局
一是大力推進5G基站的規;渴,實施“雙千兆”提升工程。貴州、山西等省明確加快5G基站建設,黑龍江、浙江等省實施“雙千兆”網絡覆蓋提升工程,推動“雙千兆”寬帶城市建設。

表1 2023年各省政府5G基站建設規劃
二是優化提升數據和算力中心統籌布局。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力,64%省份明確加快網絡樞紐節點或數據中心建設,申建大數據中心算力樞紐節點,完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。如:廣西、河南等地推動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落地,河北、廣東等地加快推進一體化算力網絡和樞紐節點,構建數據中心集群。

表2 2023年各省政府網絡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建設規劃
2. 數字技術是數字經濟的關鍵動力:攻堅AI等核心技術,布局元宇宙等新興數字產業
各省政府重視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,超前布局新興數字產業,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。如吉林、貴州等省規劃提升區塊鏈技術應用能力,前瞻謀劃布局元宇宙產業賽道;河南開展先進計算、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攻堅,建設國家新一代AI創新發展試驗區,進一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能級和水平。

圖2 2023年各省政府規劃重點發展的數字技術(省份數量)
3. 智能制造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動能:加快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,推動5G工業互聯網發展
各省政府強化工業互聯網領域布局,完善標識解析節點體系,新增多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,加快智能工廠、數字化車間建設,推進工業互聯網典型示范應用。山西、遼寧、重慶、陜西4個省份加快構建標識解析二級節點,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。遼寧、山東等省份明確新增數十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。河南、浙江等省份規劃創建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,打造“5G+工業互聯網”融合應用先導區,培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。

表3 各省2023年新增工業互聯網平臺、智能工廠以及數字化車間規劃
4. 產業集群是數字經濟的有力依托:升級革新傳統產業集群,培育打造新興產業集群
各省政府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一是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,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,東三省、安徽等地明確攻關重大技術裝備,深化鋼鐵、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升級轉型,緊抓重點產業鏈建設,發揮產業鏈與產業集群協同作用,培育省市級產業集群;二是積極推動信息科技、AI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,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江蘇、廣東等省明確融合新興前沿技術,提升新興集群發展水平,形成若干百億級以上高端集群。

圖3 2023年典型省份產業集群規劃
啟示:緊跟政府重點發力方向,抓住發展機遇
2023年,各省政府在新型信息基礎設施、數字技術、智能制造、產業集群方面開展重點規劃,運營商應緊跟政府重點發展方向,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、優化策略和資源配置,賦能數字經濟發展。
1. 新基建:提升網絡支撐能力,優化新型數據中心區域互聯,夯實數字底座
抓住省政府加快發展5G網絡的戰略機遇,加快云網建設,推動“三千兆”部署,參與國家互聯網骨干直連點、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,構建高算力、高能效、高安全的網絡基礎設施,提升網絡互聯互通質量,為數字經濟輸出高質量產品及服務。
2. 數字技術:加快數字技術的研發,探索前沿新興技術應用實踐
逐步加大AI、區塊鏈、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研發,加強核心能力自主構建,打造元宇宙等新平臺級產品,聯合合作伙伴加大5G業務創新,推動新技術在數字經濟新場景下的應用,釋放數字經濟潛能。
3. 智能制造:打造工業PON解決方案,助力智慧工廠建設
與工業互聯網企業聯合建設“5G全連接數智工廠”、“智慧車間、智慧車廠”,以5G為技術支撐,打造工業PON解決方案,滿足企業實現柔性化、定制化、智能化生產需求,深度參與工業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智慧化改造落地。
4. 產業集群:融合多能力要素,共推產業集群發展
5G、物聯網以及安全等能力深度融入產業集群數字化建設,夯實公共能力底座,搭建創新發展平臺,聯合產業生態企業打造一批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場景,培育產業新生態,助力全產業鏈轉型升級,提升產業集群數字化水平。